收藏本站 您好,欢迎来到设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行业导航 产品 求购 企业 动态 展会 招聘
分享到:

 网上流行“晒”,晒自己的工资、晒自己的消费。最近,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加入了“晒”一族:扬州在网上公开亮出商家底牌,把该市日常用品价格“晒”了出来,其中包括常用*。无独有偶,为让广大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,杭州市物价局首次公开对比了10家*的50种*价格。

    “晒”药价究竟好不好,众说不一,笔者认为,“晒”药价必须要理清以下几个问题。

    首先是能“晒”药价的范围,也就是哪些*价格可以“晒”,哪些不可以“晒”或没必要“晒”。对于药价这一敏感话题,一部分*属于政府限价范畴,一部分则是企业自主定价。政府限价的可以公开,让人们知道*的最高限价,以便买药时注意,避免误买高价*。而企业自主定价的部分,笔者认为没有必要“晒”。

    其次是药价(包括*价)能不能晒的问题。每一种商品价格的形成,都建立在市场规律的基础之上,是消费者与经营者双方博弈的结果,绝非商家拍脑袋的产物。同类*不同价,可能存在这样一些原因:一是生产企业的成本不同。举例来说,同样是安宫牛*,虽然说明书上的成分都标明一样,但原料有天然和人工之分,药价肯定有差别;二是进货渠道不同,有的是二级批发,有的属于一级批发,有的可能直接从厂家进货,渠道不一样,药价也可能不一样。进货量的多少,也能影响*的最终零售价;三是终端经营成本不同(如房租、员工工资、水电暖气等),经营策略不同,亦会导致药价的差别。所以,除了国家限价的*之外,其他*、*,其合理、统一价格到底是多少,是无法“晒”得出来的。笔者在扬州物价局网上发现,所能晒出的药价,也只限于国家统一定价或限价的*。

    最后是把药价信息进行公开对比,做法是否妥当。虽有法律人士指出,商品价格一旦公开,就不能算是商业机密了,况且公布的参考价格与市场价相当,所以不存在侵权一说。笔者认为,不存在侵权,并不意味着做法就完全妥当。对于物价的监管,是监督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,这一点无可厚非,但属于市场自主决定的价格,是否有必要进行公开比对呢?这样会否侵犯零售终端的经营自主权?会否演变成变相地价格干预,迫使商家调整价格?

分享到: